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0323聲音的屬性

課程討論區 
●物理層面->聲音的物理屬性有四個
1.音色:依據共鳴腔、發音體、發音發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好比隔著通話筒出現說話聲、分辨是誰,這就是依據音色的不同而分別。
2.音高:簡單來說,輕薄短小的東西所發出來的聲音較高,反之則較低,例如小男生的聲音通常比較細緻也比較高,而到了青春期後生代的改變連帶也影響的聲音的高底。
3.音強:振福越大音強則越強,而音強在語言裡有時也能表現出情緒的高低,例如生氣時說話會變得比較大聲,撒嬌時則輕聲細語。
4.音長:在中文裡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因常表現程度上的不同,例如:「咦」,短音的話表示有點好奇,長音的話則表示疑問。
●生理層面來說發音器官的不同則影響我們的音色。
●社會層面來說我們覺得語言的存在本來就是一個約定成俗的概念,隨著不同的時代,口而相傳下,不同國家人的交流下,語言也會跟著進化,有時是誤用,有時也有可能只是因為方便,例如:我們常說的「立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課堂筆記/隨想 
發音器官:身體說話運用的部位
聲門:聲帶間距
聲道:咽+口腔+鼻腔
--------------------------------------------
吸氣時:肋骨↑橫膈膜↓;吐氣時:肋骨↓橫膈膜↑
--------------------------------------------
呼吸週期:
安靜休息:2 1/4s;說話時:1/4s
---------------(發出語音)-----------------------------
1.說話時,是發音器官總動員的成果。
2.靈長類的動物無法改變聲道結構,經過演化後,發長出形狀長而具有彈性的咽。
3.由肺推動氣流,肺能調節空氣進出人體。吐氣時呼出的氣流,也就是用於說話的氣流。肺部的空氣應稱為肺氣流:往外呼出-呼氣流;吸入肺部:吸氣流
4.吸氣、吐氣的運作過程稱為呼吸週期
5.非肺氣流發出的聲音,最特殊的種類當屬嘖音。發出嘖音並沒有用到肺。
6.其他種類的非肺氣流音-可用聲門(聲帶間距)推動氣流,許多語言都有這種聲門氣流原理的語音;推動氣流往內流(內爆音):「吞」掉聲音、推動氣流往外流(擠喉音):「擠出空氣」的聲音。
*唐老鴨的配音:頰音(緊縮兩頰內的空氣)、打嗝說話:食道音
7.說話者控制活動的聲道部位稱為 主動發音器官,不可活動而位置固定的部位為 被動發音器官
---------------(語音的屬性)------------------------------
人類說話的聲音就是語音,具有3種性質:
◎物理現象:聲音
生理現象:人發出的
社會現象:聲音是有意義的
(一)音色:又叫音品、音質,是聲音的個性。
(二)音高:=聲調、語調,聲音的高低        ※震動次數多,聲音高;反之,聲音低。
(三)音強:聲音的強弱或輕重。                  ※振幅大,聲音強;強音=重音、弱音=輕聲
(四)音長:聲音的長短-表示 1.指示代詞的遠近 2.表達情緒
人類的發音器官分五部分:
一.肺和氣管
二.喉頭和聲帶 
               喉頭上部有一個活動的蓋子,生理學的書上叫"會厭軟骨"
三.咽喉 
              是調節聲帶放出的聲音
四.口腔
             舌頭是能夠活動的器官。改變共鳴器形狀,以舌頭所起的作用最大
五.鼻腔
            僅為空氣的通路
§語言具有嚴格的社會屬性、社會溝通作用。語言的聲音和它所代表的意義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
※人的 辨音能力/發音能力--->社會賦予
            語音                        --->後天習得
-----------------------------------------------------------------------
聽覺上最容易分辨的音段是音節 e.g.「他說話清清楚楚」
一個音素有一個特定的口腔形狀和發音動作,音素是具有特定音色的最小語言單位。

課後想法/建議 
一個人的身體構造真的非常的奇妙,不光光是人類、就連動物也是如此。從我們一直都覺得聲音就是聲音,但聲音如何發出?需要那些器官的配合?這些又是有一堆科學上的知識可以討論了。我以前一直認為聲音不就是有關嘴巴、喉嚨和聲帶這些器官嗎,可是讀完文章後、我發現才沒有那麼簡單呢~當然有一個讓我驚訝的是:肺。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這個題目。讀完文章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又長了一些小知識吧~

補充資料
"人類說話的聲音就是語音"而,語音又是"後天習得"
↑因為我不太能夠理解,所以我去找了補充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MAZHRHcfU



coggle by our group.

<iframe width="853" height="480" src="https://embed.coggle.it/diagram/VupNOnZSsBArv0gn/21bbdfdeb955422bf6f4fea7c2b4686245108833cbeb5bec359097f8296a49d5"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3/16滿語消失

課程討論區
Q請畫下現代漢語簡要的心智圖整理







































"華語"
◎分支出滿語 原因:1.清朝2.滿族人3.外來語->同化->消失:少數民族/較低文明的民族 
◎分支出漢語:現代漢語(->胡氏漢語) 原因:漢朝/歷史悠久 
◎分支出方言:客家話/閩南話
課堂筆記/隨想
從語文的演變可以從中發現一種文化現象、歷史的過程。然而對於現在科技的發展、過去的科技尚未成熟的緣故,對於每一種語言的定義以及由來有諸多的說法,可是最源頭的源頭仍是可以查證的。就像是從義大利來的傳教士曾用羅馬拼音紀錄了大量入聲字且沒有各種饒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什麼?->1.當時的北京話並不是如今的北京話、普通話2.北京話、普通話的歷史沒超過400年。



課後想法/建議
這週上課時,我覺得"語音成分練習"的那部分有些難啊(0''.''0)雖然在課堂上練習之後對照正確的答案時,我幾乎都寫對,可是寫的時候要一直對照前面的版本、但還是要經過一番殺死幾百萬個腦細胞後才會冒出答案!
而且其實上這門課腦袋裡的邏輯和觀念要一直保持很清楚的狀態,因為有時會像在玩文字遊戲般,例如:華語是什麼?那漢語呢?共同語為何著為基礎?

補充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09su9ZGTk

世界各地有許多華人,大家都說著不同的,當地本土化了的華語。雖然跟標準­漢語不同,但是能互相理。一個來自中國浙江的超級死黨 B.E,陪影片中的男生探討不同地方華人的中文,漢語,普通話,華語,國語,這個小小影片,可以學到台灣、中國大陸跟馬來西亞不一樣的用詞和口音。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語言的定義3/9

1. 課程討論區
Q1:兩篇作者為何皆已「漢語」闡述文章?
      A: 所謂的對外宣稱是指在台灣的外國人接觸到的中文稱『華語』,
在中國的外國人接觸到的中文稱為『漢語』。 作者認為中國對中文教學的學術研究為主流,因此統稱『漢語』。
Q2:兩代漢語(共同語)和漢語方言之別。為什麼需要討論方言?
    A: 因為方言是一直被廣大使用的,甚至能影響共同語。可從不同地區的共同語聽出方言的元素,而判別人從何而來。例如 台灣的共同語中包含許多台語。 例如:『你給我過來』即是從台語而來。
     Q3:漢語共同語語音之特點為何?台灣語音也有這些特點嗎?                                                              A: .以北京語為標準語音,例如:跟北京話比,台灣講話沒明顯的捲舌。




*個人思考回應
   1.為何作者使用「漢語」來闡述文章呢?就我個人的想法-對於中國人/台灣人而言,似乎內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認同那就是,不論我們學的是大陸那邊的腔調/語言還是台灣學的腔調語言,凡是我們聽得懂的,就統稱為「漢語」。漢語和華語對於我的定義而言,其實是相同的(華語=漢語=華文=中國話)
2.為何要討論方言?先講講一下方言&語言的定義吧!多數人認同的是,判斷何謂正確的語言時,往往是充滿政治性的。如果一個語言完成標準化(:書面標準化),往往將之稱為「語言」(通常則將之視為「標準化方言」);如果某種語言沒有完成這個程序,往往稱之為「方言」(通常則將之視為「非標準化方言」)。由於古代中國沒有統一的發音標準,故漢語發音在中國各地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多數人都用「方言」來指稱口語發音相互有差別的漢語。
3.漢語共同語語音則是以北京話為標準,捲舌音則會顯得很明顯。至於台灣語音的共同點,身為台灣人、從小就用國語當母語的我,察覺不到各地(..)講得共同語有何共同特點,只是會有各地的鄉音(:台中腔/客家腔/閩南腔-台客)
2.課堂筆記/隨想
  為何漢朝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最強盛的國家呢?是因為在西漢時,有一個人叫張騫-通西域。因此歷史則流傳下來,稱之為「漢語」。又,共同語會一直吸收其他語言的方言。例如:台語「你給我過來」這在國語中的文法是不存在的,國語則是應該說「你過來」。為何有方言呢?因為不同方言的阻隔,導致需要共同語來溝通的需求;不同的方言區則是會形成特色、特有成分。
  事實上,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其實都存在著很多可能變成「語言」的方言。所謂「方言」或「語言」的分類,其實反映的不是語言本身的優劣,而是語言使用者的相對政治權力。一個語言之所以被稱之為「語言」,那是因為使用這個語言的人掌握了政治決策的權力。馬克斯—魏因賴希說:「語言就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語言就是擁有國界的方言」。
3.課後想法/建議
  至於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了一題自由回答的題目:發音不標準是『偏誤』還是『特色』?」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定義何謂標準?標準是大家講得一樣?字正腔圓?還是大家都聽得懂?就我個人的想法會:我們不是專業的學者也不是對發音學探討非常深入的專業領域之專家,對於發音不正確這件事、只要是聽得懂我都認為沒有標不標準的問題,反而能夠成為一種特色,因為會覺得很可愛的外國口音或很親切的鄉音;如果是專業領域的學者,標不標準當然會需要很嚴謹的要求、也必須非常講求字正腔圓,倘若發音不正確則會變成是偏誤。
  以我自身遇到的經驗來說,我的鄰居有請一個外國(印尼)的看護阿姨,她曾說過中文非常難學,到現在為止,那位阿姨已經來到台灣大約5年以上,可是她仍還在學習中文、也還看不懂住址。而她講話想當然會有一些口音,雖然對於講中文的人那不算是正統的發音,可是聽到那口音就會覺得蠻可愛的(例:當阿姨想說『徐先生』或『徐太太』時,則會發音變成『席先森』or『席胎胎』)、也許有些聽不太懂,可是再加上比手畫腳還是可以猜測出來要表達意思。
  這堂課的教材就我個人主觀的感想是-有點難度、理解文章內的內容因為很多專有名詞,需要一再重複地咀嚼、方能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我也感受到大家在上這堂課時都全神貫注,也許有些人還是處於對於定義模糊的狀態(包括我),可是上完這堂課,多多少少對於定義都有一些輪廓和想法了。
4.補充資料
1.這是一本認識語言的入門書,在書中作者將抽象的學理和實際的事物密切地聯繫起來,主要有兩大原則: 確定了語言的社會作用。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工具,人類所以能生存發展,變得和野獸不同,語言是極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二個: 論述人類思想中的絕對大部份,是沒有聲音的語言;根據第二原則,作者再進一步說明語言是如何影響和形成人類的思想,進而創造出現代的思想系統和社會制度。事實上,《語言與人生》重要精義和我們的語言──歷史上的方言和共同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竺家寧 T&D飛訊129 1001016


2.這個影片訪問了各地人講一句他們國家的方言、並訪問每一個人他們認為最好聽的方言腔調是哪一個國家+原因。我覺得非常有趣,一直想說腔調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事實上,差異確實蠻大的甚至會聽不太懂逆句話的涵義。


5. 參考資料/來源












語言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語言管理3/2

問題討論1+問題討論2

Q1:你對「語言管理」的想像?

     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化環境中生存與發展,「語言能力」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企業錄用與否漸漸取決於-語言能力的好壞程度與種類多寡。在一個國際化的世代,軟實力是最被重視的資產,不管在怎麼優秀的人才,唯有在「語言管理」方面上下功夫,才能夠達到團隊最大值。

Q2:兩篇文章和「語言管理」的關係

    倘若對於一個異地人,如何才能夠讓他先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呢?語言!語言如果展現的恰當足以表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和特性。多樣化的語言能夠帶來多樣化的風俗也就是所謂的多元文化,甚至有助於提升族群意識和維護族語的高忠誠度。各國的語言都具有所謂的獨特性,總是會發現有一些單字要轉換成他國語言時,往往都會有-沒有相似詞又或者要用他國語言替代時,找不到適切的詞彙之情況發生。此外,多樣的語言文化可以使一個國家更加多樣化、更加繁榮,也許在激發創意與創新這方面,能夠得到不錯的效果。

1.為什麼都只討論英語?華語呢? 

     英語和華語就目前而言仍是世界上最大宗的語言族群,可以說是全球的共通語言。當你可以講一口流利的歐洲、亞洲語言,往往所得到的共鳴會大於那些較冷門的小宗語言。常常聽到亞洲市場、華人社會,那麼其他較冷門的語言漸漸被我們所遺忘,可是這代表那些語言沒有任何價值又或者沒有任何發展的淺能嗎?而我的答案會是:不然!

2.什麼是個人的[語言管理]? 

     語言管理可以說是為了個人也可以說是為了企業,不管在各行各業都一定會使用到「語言」,團體生活正是我們永遠都會碰到的課題,然而就算一個能力再怎麼優秀的上位者、不知如何使用語言這門技巧時,他又如何和下屬溝通、完成團隊合作呢?
對於個人而言,如果想成為優秀的語言學者、那麼就應該為了自己個人的生涯發展而去專研某門語言;對於企業而言,當員工擁有多樣的語言能力時、那麼就代表那間公司的資產(知識)正逐漸累積當中。順帶一提,軟實力往往是別人想剝奪也剝奪不了的能力。
如何歸納個人的語言能力呢?就目前而言,有許許多多的英語檢定、日語檢定、客語檢定......等等,透過測驗分數的分級可以讓個人更加了解自己本身的能力等級。
個人意見表達
Q1:為什麼觀光客到臺灣後,不久就會懷疑自己到了「中國城」?
    我相信其實有許多的觀光客還是不知道台灣在地圖上的哪裡、也不知道大陸和台灣到底是不是同一個國家,當然這就牽扯到政治敏感議題,如果有人問大陸和台灣的風俗民情那裡很不一樣呢?我應該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吧!
Q2:在臺灣通行的「社會語言」有哪些?
國語、英語、台語、客語,但我認為最多人使用的仍是國語、再來就是台語了。
Q3:你的母語是什麼?(為什麼母語叫「母語」?)
     我的母語是國語。母語之所以為「母語」我個人覺得母語就是「民族語」並不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和學習的語言,僅僅表示「根源」的涵義。就字面上解釋,母親在亞洲國家的既定印象中,代表著源頭的意思。
Q4:為什麼小學語文課裡會有「臺(族)語課」?
     臺語稱為「台灣話」又稱「台灣閩南話」,顧名思義生長在台灣的我們當然會多加提倡台語這個語言。
Q5:「華語口語與表達」是屬於哪種語言的研究範圍?
    華語就是所謂的華人語言,因此我的答案會是國語(正統)。

課堂筆記/隨想
          在我們能力所及的條件下,我們應該要有一種態度:將自己的語言能力提升到個人雙語之後漸漸地提升至多種語言的境界。在這同時,更應該要讓自己的想法具宏觀性,而不僅僅只侷限於小小的世界中像井底之蛙般。
在我們忙碌之餘,課業上的語言能力培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非學科上的知識才是我們            更需要多加充實的實力、能力,盡可能地將自己的能力往外拓張,朝國際化邁進。
有效的語言規劃和計畫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每個人也都應當期許自己往更加宏觀的視野發展。
課後想法/建議
目前由於只上過1次課,第二堂課因為加退選的關係並未出席課堂,所以也不太知道要建議些什麼!